中國帽子演變史  (2013-09-30)
關鍵詞: 中國帽子演變史
閱讀 (20429) 作者 :帽子博士 (6) (1)

  歷史
  
  人的外在美除了談及外貌、身材、舉止、氣質(zhì)等固有特性外,服裝配套中的帽子一族,也是優(yōu)美旋律里不可或缺的一段音符。
  
  在古代,無帽而有巾,人們用絲、麻制的巾來包頭或扎發(fā)髻,如今西南少數(shù)民族使用的“包頭巾”便是古代巾的遺留。北周時期,武帝為易于讓自己的軍隊戴用,特意把巾制成含有四個角的形狀,當時稱作“幞頭”,實際它便是中國最早的帽子。后來,四角帽逐漸改為向左右延伸出兩個長角,由此演變成烏紗帽。左右伸出的兩角在腦后交叉,又發(fā)展成武官的頭盔。不僅中國有古老的帽子演變史,國外在古時也將帽子當作一種權利與地位的象征。早期的羅馬,帽子是自由合法公民的標志,奴隸們只能頭頂塊兒布來遮天度日。


  中國帽子演變史


  到了中世紀,帽子的等級觀念更是明晰:破產(chǎn)者戴黃色的帽子;國王戴金制皇冠;囚犯戴紙帽子;公民戴暗色的帽子等等。
  
  如今的帽子少有等級的差別,但仍有職業(yè)的劃分。如律師帽、護士帽、軍帽、警帽、博士帽等。還有某些特制的帽子,如十八世紀的法國,一名叫科來姆的廚師,為招攬顧客,在自己的頭上戴了頂高高的白帽,引得眾人的好奇,后來它就演變成了現(xiàn)在的“廚師帽”,而且帽子越高代表廚師的等級越高。
  
  帽子在中國的演變
  
  帽子在中國很久以前就發(fā)明了。如中國成語中有“衣冠楚楚”、“冠冕堂皇”等,這里的“冠”、“冕”指的就是帽子。
  
  古代冠制是中國服飾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,男子20歲開始戴冠,戴冠時,要舉行“冠禮”,表示已成年。
  
  中國古時的冠不同于現(xiàn)在的帽子,它只有狹窄的冠梁遮住頭頂?shù)囊徊糠?,不像帽子蓋住全部。
  
  冠產(chǎn)生之后,冠帽之間有了貴賤等級之分,貧賤無身份的人不準戴冠。每一個朝代的冠式、冠制與前代相比都有不同。
  
  漢代(公元前206年-公元220年),它的形式大體已與帽式相類。冠還得與頭帕配合,卑賤者只能戴頭帕,未成年者只能戴空頂頭帕。這種冠制一直影響到明代。
  
  明代(公元1368年-公元1644年)公服中又有烏紗帽。“冕”比“冠”出現(xiàn)要早,一般指封建帝王專用的“冕”,在皇子繼承皇位時才加“冕”。勞動者只能戴頭巾,主要用來揩汗,以后當作帽子裹頭。

 

中國帽子演變史


  
  中國的帽子有其民族特色,在古代,遼金人多戴皮帽,元人多戴盔式和禮帽、維吾爾族的小花帽、土族的氈帽、蒙古族的狐皮帽等。日常生活中,帽子還有防寒保暖、裝飾打扮的作用。
  
   
  本文由帽子工廠時尚小編編輯發(fā)布!更多文章推薦http://vipgs.cn/boke/
 


沒有任何文章評論!

發(fā)布評論 0條評論
姓名 發(fā)布評論請先登錄
內(nèi)容
驗證碼   點擊刷新?lián)Q一個驗證碼